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為什麼安慰一個人,這麼難



作者:Dorisray 社工師x心理師



「他最近婚姻出了點狀況,但我不知道怎麼安慰她耶!」

「他媽媽過世了,怎麼辦?」

他最近失戀了、他最近身體好像出了狀況、和他的寵物好像過世了、他家最近出了點意外....,以上這些情形,是人生中無法避免的情境,你身為另一半、身為家人、身為朋友,因為你的這些身分,你覺得你好像應該要do something。








你心中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在身邊朋友出現一些看似低潮或你認為會產生負面情緒時,你覺得你好像應該做點什麼,卻不知道能做什麼,通常我們稱它為「安慰」。


一件看似習以為常的事情,突然間變得好難,你不知道該講哪句話才是對的,於是你問我,他家出了點事,但我不知道怎麼安慰他耶,但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標準答案。

在「安慰」的情境中,常常會出現某些種類的人,可能或多或少我們都當過其中一種人,也因為有意識到我們成為了某一種,而越來越不知道要怎麼安慰人。

句點人
有一種人,他可能會跟你說:「不要想那麼多拉!過一陣子就好了。」是阿,人生總是這樣,過一陣子事情就會過去了,但心情呢?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心情或許也就這樣擺著,漸漸的你好像可以忽略他,但其實他一直都在,時不時的會突然出現讓你心頭揪一下,除非你有花一些時間去療癒自己。句點人的安慰,簡短、情感層面較少、很快結束對話,因為針對「不要想那麼多拉」這句話,讓人有點不知道怎麼回應,然後你也正是因為沒法控制的情緒湧上來,你才想與人訴說,所以本來還有一籮筐的情緒養宣洩,可能也就此打住。

但確實存在著好多這樣的人,試著回想,小時候當我們跌倒、難過、不舒服,我們用哭來宣洩,這時候你的主要照顧者給你什麼樣的回應?可能是「有什麼好哭的」、「哭有什麼用」、「這樣也無法解決阿」...等,他要你收起你的情緒,樂觀一點的想是希望妳能快速迎向未來,但他並沒有接納及接住你的情緒,在父母的那個年代,那個時空背景下的他們,可能也真沒辦法多要求些什麼了,相同的是,那一樣是個句點,句點你的情緒。所以,長大後的你,學到了這個方法去給予安慰,忘記了其實接住情緒才是重點

指導人
有一種人,他可能會跟你說:「你現在就每天去寫日記阿,記錄自己的心情阿,過一陣子就好了」或是「其實你可以去看書阿,介紹你一本....」。告訴你一些方法,看似要幫助你,但相同的是,他斷絕了你的情緒,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只要你去使用這些方法,那就可以不用有這些情緒,然後也假設你之後就會一帆風順,而從頭到尾,可能他也不知道你的感受是什麼。

這樣的人,看似比前一種好些,因為它至少給了你一些方法,只是,人、情緒、心情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無法發展出一個公式或定律然後套用,但這種人把心情當事情在解決,有一種隔離的感覺,觸碰不到你真正的渴求。有一個可以是想的情境是,一對手足因為玩具或零食爭吵,最後某一方大哭,這時候照顧者出來說,給你錢再去買一個;或是一個也很熟悉的情境,在一個有人失戀了的安慰聚會上,有人會說:「再找一個就好了啊!」以上種種,都是建立在解決事情的脈絡上。

超理智人

有一種人,他會聽你說,然後回應你:「其實你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事情的,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或是「你可以趁這個機會去重新整理你自己。」必須承認的是每一件事不管開心或傷心,或多或少都能有一些學習,但在這個當下,心裡還沒有騰出那個空間去思考那些學習,有時候可能那些悲傷的事情心情還正在發生,你會發現你還要花力氣去告訴對方你沒有不願意學習,只是現在還不是時候。

這樣的人和前面所述同樣的是,他也下了句點,句點了在你脈絡裡的你,你的心情。用了一個看似是個好的學習機會,好的時機去整理自己的字眼,其實讓你在本來就有排山倒海情緒中更添加了壓力,因為他所說的是看似好的、對的,只是你需要更多的是,有人可以懂現在的你。

所以,安慰是不是很難。



安慰之所以很難,其實是因為你把他當成了一個必須解決的事情,你想要解救那個被負面情緒纏上的人,現實是,怎麼可能因為你的一個舉動、一句話、一封訊息,就讓一個人從難過變開心,更何況是面對那些喪親、喪偶、遭遇意外等的人。當你把安慰當作一件事情要解決時,壓力當然很大。可能是對自己的期待,也可能來自於你希望你的安慰是「有用的」,所以你會躊躇不前,突然之間不知道可以說些什麼,事實上,沒有一個方式會是「有用的」


另一方面,在華人文化裡,接收他人情緒是一件困難的事,更別提接收之後的回饋了。從小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裡,你哭,總是想盡辦法讓你不哭;你鬧,總是想盡辦法讓你不鬧,很難有人會承接你的情緒,然後給予陪伴。再大部分的情況下,情緒都是有跡可循的,你不會突然爆炸,也不會無緣無故狂哭,好像很少有人會陪著你,就只是想聽聽你發生了什麼事,然後理解你的難過或委屈。因此,也就很難去學習到接住他人情緒這件事,碰到了情緒,會無意識地逃開,因為太困難了。




跟大家分享一個自己在團體裡的故事。在一個團體動力的課程裡,我們在團體裡分享各自的生活,有一位成員分享了他最近的心情:「最近覺得壓力蠻大的,我爸爸的工作是開救護車,最近因為身體比較不好所以暫時沒有工作,最近跟媽媽通電話她總是在跟我說這些。」其他成員給了回應:「那你要不要找打工,這樣就可以分攤家裡的經濟狀況」、「你要不要找一些獎學金來申請」、「你可以去哪家店應徵因為我下個月就要離職」。接著,外團體給予我們回饋:「團體中有成員開始自我接露,但似乎沒有人真的接住他。大家都有回應,但都好像是在解決一件事。」自我接露的成員也說:「大家的回應其實讓我感到蠻孤單的。」

上述大家的回應在沒有他人點出前都是無意識的回饋,如同反射動作一樣。其實我們一起逃開了情緒。

所以,你可以怎麼安慰?



被安慰的對象也有可能很不一樣。有些人遇到事情喜歡一個人靜靜的,有些人其實默默地在等人給予安慰,也有人會主動希望得到對方的安慰,你可能無法準確地知道他需要哪一種,也可能每一次同一個人要的不一樣,但重要的事你感到你需要或你想要安慰這個人,在他低潮的時候。

最好的安慰,其實是陪伴。

告訴對方你在,尤其是他需要的時候。陪伴,是一種不批判他的想法、情緒,接納他現在呈現的樣貌,尊重他的陪著。你可以試試以下這段話「你好嗎?知道最近你______,不知道我能為你做些什麼,如果我是你,我覺得我現在一定很_______,而且不知道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回復,擔心你不想被打擾,也擔心有沒有人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陪你說說話,但我想告訴你的是,我很願意陪伴你在你需要的時候,用你最舒服的形式,陪著你,想讓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

如果你有能力,在對話中還可以進一步的同理他。



同理,會讓人感到被理解。一個被理解的人,會卸下武裝且願意說更多,想像在一個懂你的人面前,你可以毫無顧忌的做自己,可以悲傷、可以流淚,甚至偶爾可以歇斯底里的宣洩,你知道他不會批判你,他會理解你。在說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語言不斷重整自己,療癒自己,可以漸漸靠著自己的力量再重新讓生活回到軌道上,每一次地訴說,可能都是一種幫助。

因此,別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了,要記住的是,沒有人能給出能像擁有魔法棒一樣的安慰,揮一揮就讓傷心難過消失,情緒是需要時間去消化的,且只有自己能真正幫助自己,身為旁邊的人,陪伴,就是最好的給予。







We're nobody,but we want change the world.

We're nobody,but we want to stay with yo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