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將自我覺察養成習慣,人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最佳治療師

作者:Dorisray 心理師x社工師


我一直深信著一件事,要成為一個助人工作者,自我覺察絕對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唯有願意碰觸自己的每一寸,去深度認識自己,才有可能成就最有效的助人。







「自我覺察」這個詞彙,在近幾年來顯得熱門,可能在朋友閒聊間出現的頻率高了,可能在電視節目裡也不時聽到,越來越多的書籍在探討自我覺察,也有許多人開了相關的課程,要教你如何自我覺察。


當然,當你看見、聽見、學習等,接收到一些刺激了之後,你可能會想得比平常多一些,關注的範圍更廣了,也因此有可能去碰觸自己的機會也跟著多了。而在我的實務經驗中,其實可以發現,大部分的人年紀越長,越能發展出自我覺察的能力,小時候,你僅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項任務,把功課寫好、把考試考好,你不需要有太多的自己,有的時候也不被允許有太多的自己,也因此,很難有所覺察,也不會去想到自我夾察這樣的事情,而這樣的生活顯得單純且無憂無慮,當你長大了之後,看著學校裡的學生們,總會覺得他們好幸福。


長大個過程充滿了各種挑戰,由升學主義來看,你會接觸到學校性質的選擇,你會接觸到科系的選擇,其實每一個選擇都是帶著你去更認識自己的過程,而你也不斷的從需要選擇的當下,去檢視著自己。另外一方面,你也會透過同儕、有情、愛情、親情間,可能遭遇到一些壓力或事件,你開始長出了
自己,這些變化不知不覺感覺好像沒有痕跡,但卻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那到底什麼是「自我覺察」?


坊間許多書籍及課程在教,但覺察這件事我覺得好難好難透過幾次的教學而獲得,或者是,他是一個非常需要你個人的主動性的一項艱難工作。


張氏心理學辭典將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界定為「個人對自己個性、能力、慾望等方面的瞭解」。

林萬億老師(台灣大學社工系)在當代社會工作一書中說,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係指社會工作者本身對自己的情緒與行為之覺察。


我說:「自我覺察是知道自己為了哪一句話或哪一個事件而產生了什麼情緒或感覺,且有辦法繼續自問的探究原因」


一對情侶吵架了,

A對B說:「為什麼你手機總是一直有訊息」

B:「沒事,只是公事」

A:「為什麼大頭貼顯示是女生,他還問你吃飽沒?」

B:「那是Christin阿,他知道我們今天一起吃飯想跟我討論公事,怕打擾我們。」


看得出來A對於這段感情或是這樣的情境表現出不安全感,我想用A的角度來說說自我覺察是什麼。

覺察,是為了消化自己的情緒


A可能在一開始會發現自己的脾氣來了,這是一個最為表面的外在表現,也是開啟保護自己裝置的開關,也意味著你在告知對方,你最好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

接著,試著去解讀這個「生氣」背後是什麼樣的情緒,可能是「害怕、恐懼失去」。

情緒的來源,是最好的解藥

在這個當下,請你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釋放你的情緒,對於你感到不安全而生氣不是一件錯事,平復後問問自己,這個情緒從哪裡來,可能在你很小的時候,你沒有受到很多的重視,大人們的忙碌,總是會打斷你的親子時間;或是你的前一段感情失敗帶給你的後遺症,你需要做的是,去正視它。

當你願意回頭去看自己的傷口,給予不同的解釋,傷口就不疼了。

你開始碰觸了自己的故事,你獨特的故事,你會發現,原來是因為這樣我現在才會這麼在意,你需要去擁抱以前的創傷,我們都沒有能力改變過去,但你可以選擇的是原諒、感恩、懷念、釋懷你的過去。如果你願意重新去看,可能會發現現在的你會有些不同的解釋。


我們身上都有許多傷,很多時候因為累積到了一個時間點而爆發,可能是你心裡成趕到承載不了了,可能是生理上也跟著生病了,透過自己深度的覺察,是一種清理與保養自己的方法,也是一條一直成長的道路,中間可能會有點顛簸或遇到死路,你可以選擇休息一下,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協助,而當你變得更好,也會不斷地遇到更好的人、事、物。



--------------------------------------------------------------------------------------------------------------------------

We're nobody,but we want change the world.

We're nobody,but we want to stay with yo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